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文娱视频图片评论

“文化+旅游”让古文化“活起来”

旅游首页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2日 10:34 A-A+

原标题:

  享誉海内外的聊斋文化、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别具特色的齐长城文化……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文化旅游发展新路。

  体验旅游让工业文化传承下去

  走进淄川区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高大的烟囱、破旧的厂房、锈迹斑驳的机器,到处可见保存完好的老瓷厂遗迹。然而古朴中并不缺现代元素,大师村、手工体验区、酒吧餐厅……历史和现代、传统和创新巧妙地结合,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已成为淄川文化的新地标。

  淄川作为老工业区,近代工业发展历史超过百年,拥有大量的传统加工业、工矿业遗存和资源。如何让工业文化传承下去,更好地推动工业文明发展?淄川区以陶瓷、琉璃等工业文化为特色,大力发展工业遗存文化体验旅游,开发建设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中华琉璃文创园、泰山瓷业国瓷馆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项目,发展以陶琉制作、艺术创作、教育培训、旅游展览、游乐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工业旅游。

  为吸引大师入驻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淄川实行个人补贴与租赁补贴相结合的“双重待遇”:国家级大师每人每月补贴2000元,省级大师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以上补贴连续执行6年;对入驻的国家级、省级大师,前3年全额补贴房租,后3年补贴50%。

  据统计,目前淄川区共有省级以上艺术大师及非遗传承人100余人,涉及陶瓷、美术、根雕、石刻、绘画、收藏、书法等各个领域。在战略发展、政策扶持、传承创新等一系列举措的带动下,淄川名人名师层出不穷,实现了从人名到品牌再到特色文化符号的三级跳。

  古村经济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

  古村落承载和孕育了民间艺术、建筑、民俗等民族文化,积淀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文化氤氲,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了不让文化瑰宝失传,淄川区先后建设聊斋纪念馆、将聊斋俚曲课列为区实验小学校本课程、成立聊斋俚曲艺术团进村下乡演出、举办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和蒲松龄文艺奖……

  “每个村落都是一部厚厚的史书,古村落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也需让新风气吹进来,唤醒沉睡的历史文化。”太河镇上端士村党支部书记李春敬说,文化是水,唯有流动的古村落文化才能永葆生机。

  近年来,淄川区立足资源优势,以发展生态乡村游、文化旅游等方式,对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为略显颓态的古村注入新活力。以上端士村为例,每年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村集体收入可达60万元。

  王化军原是太河镇后沟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如今,他在村里开了家“农家乐”,年收入达12万元。在太河镇,这样的“农家乐”已有50多户。在古村经济的拉动下,蒲家庄建设蒲松龄故居、聊斋园、举办花灯会等带动聊斋游,在留住古建筑的同时,让传统村落重新焕发生机。(本报记者 李慧 本报通讯员 郭萌萌)

相关阅读 古文化 | 文化旅游
我要纠错编辑:王宝言 责任编辑:耿敏
  • 国内
  • 出境
  • 视频
  • 美食
  • 图片
  • 远方的家





860010-11280406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