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据报道,时值暑假,清华、北大等高校成为北京热门“旅游景点”。因游客众多,清华、北大两所学校也采取了相关限流措施。有机构在淘宝叫卖“状元陪同参观游览北大清华”,不需要排队就可以进入校园参观,每小时要价近200元。
“黄牛”驱不尽,假期来又生。就在几天前,媒体还关注了常年盘踞在高校周边的“黄牛党”。近些年,与清华、北大等名校渐成“旅游景点”一样,由名校衍生出的“参观游玩”产业也逐渐扩大了规模。然而,从性质上而言,这些附着在“参观游玩”产业链上的“黄牛带路党”,与无营业执照的“黑导游”并无二致。
事实上,眼下活跃的“状元陪游”也只是一个噱头。一者,连采访中的对象都承认,“状元陪游”并非就是某年某省的高考状元陪着参观,“状元只是我们一个说法”;二者,近200元每小时的收费行为决定了,其本身是以盈利为目的,本质上仍是一种“黄牛”,只不过“变形”了而已。
即使是变形的“黄牛”,“状元陪游”的收费正当性和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
不论是先前报道的“黄牛”还是这种“状元陪游”,游客与他们之间大多并不会签订某些协议,这在无形中暗藏了诸多风险。公众想知道的是,每小时近200元的定价是如何确定的、由谁监管;如果发生中途加价、“半路甩客”如何处理;这种看似你情我愿的“状元陪游”究竟是不是合法;既然标榜“状元”却又并非是状元陪同,是否涉嫌欺诈;一旦在游玩参观中产生人身意外事故,又该找谁维权索赔……一系列问题,警示着教育部门、学校单位和工商监管等方面不能对“状元陪游”坐视不理。
当然,监管治理是硬币的一面,纾解需求是更重要的另一面。不论是哪种外壳的“高校黄牛”,近几年有关方面一直在治理,奈何收效并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围绕着名校参观游玩的供需两端严重不平衡。
趁着假期带领孩子去名校参观游玩,不仅是因为很多家长对名校有情结,更折射出家长群体内心深处对优质教育的焦虑。这种需求和焦虑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导引,各色“高校黄牛”就难以真正禁绝。因此,治理“高校黄牛”,一味地“堵”注定不行,还要堵疏结合,在“疏”的层面持续发力。
正如社会舆论所谈及的,国外很多高校是没有墙、不设卡、不限流的。这种完全“不设防”的做法是否正确可以暂且不论,但高校从性质上来讲,不仅是一处教育科研机构,同时也是全民享有的公共资源,理应具备开放、自由和包容的胸怀。也因此,如何打破横亘在高校和社会之间的那堵墙,让高校和社会良性互动;怎样从细节设计上保障参观游玩和教学安保不冲突,考验着教育管理者的智慧。面对巨大的参观量,清华、北大等名校采取一定限流措施可以理解,但接下来如何创造条件,在一些重点节假日和时间段,因地制宜扩大参观容量,进一步向社会打开“大门”,也值得探索。
“状元陪游名校”,噱头背后藏着真问题。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问题并不新鲜,都是老生常谈的“老大难”,但怎样去正视它、解决它,是我们始终绕不过去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