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回溯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我们不禁感慨,岁月飞逝、沧海桑田,作为贸易之路的“丝绸之路”或许在现实中已难觅实迹,但其积淀下来的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记却历经岁月而愈加明晰,显现在科技、艺术、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红海景区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尉头国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素有“三岔口”之美名。古丝绸之路沿喀什葛尔河在景区蜿蜒而过,长河古道落日圆,丝路驿站舞风情。景区通过复原当时古道上的历史人文场景,再现丝路古道的烽燧驿站文化、民俗艺术瑰宝。在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千年之后,透过时光隧道,我们似乎还能依稀看见曾经那座繁华的古城,汹涌的狼烟,远去的马蹄 ?夕阳下静静伫立的胡杨,在叶尔羌河畔燃起的熊熊篝火里我仿佛看见了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在胡杨无言的沉默里赞叹世事的变化,聆听时代的强音!而今我们在尉头城门浑厚的号角声里,在起伏的断臂残垣里,在刀郎歌舞欢唱的曲调里,寻找以往的繁华和璀璨的记忆。
手工制作花帽
居住在新疆天山南北的维吾尔人,无论男女老幼,不分春夏秋冬,都喜欢戴小花帽这是他们几百年来的传统习惯。这种小花帽不但实用,而且是一种具有装饰美感的工艺品。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喀什库尔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人民的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天山南北各地的花帽,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南疆喀什盛产男式花帽,其中最负盛誉的要算白花黑底、顶大口小、梭角突出的男式巴旦木花帽。这种花帽的图案是按前后顺序旋转排列的四个巴旦木纹样构成的,线条丰富多样,花色庄重素雅。维吾尔族花帽作为一种民族特有的工艺品,是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刺绣,是维吾尔族服饰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一种装饰工艺,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论是维吾尔族的衣服、裙子,还是鞋帽以及床上,室内的装饰用品都点缀着维吾尔族妇女的精湛绣品,维吾尔族刺绣结合了本民族的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韵,无论是图纹还是配色,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是在织物上以穿针引线穿刺,按照设计纹样通过运针将线条组织成图案的工艺,作为我国新疆古老民族之一的维吾尔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艺术,刺绣艺术则是这个艺术宝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刺绣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显示着维吾尔族独特的风格,点缀和丰富了维吾尔族人民的艺术生活。用针线来完成图案纹样的艺术。
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维吾尔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奔放,性格豪迈,并且能歌善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姿的服饰便是维吾尔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服饰形式清晰、纹路多样、色彩鲜明。尤其是帽饰极其富有民族特点,可以称为是维吾尔服饰艺术的结晶,是维吾尔族服饰最明显的特点。维吾尔族帽类及头饰种类很多,在维吾尔族服饰中最有特色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戴帽子,因为戴帽不仅具有防寒或防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生活礼仪中的需要,社交、探亲、访友及节日聚会等场合均需佩带。
手工制作花粘
一顶上好的皮帽,无论在什么时候,帽子上的皮毛都是自然卷曲的,很像一簇簇黑亮黑亮的小花,这种帽子戴在小伙子头上,显得英俊威武;戴在中老年人头上,显得成熟睿智。无论是皮帽还是花帽,在维吾尔族的服饰文化中,都象征着自尊和尊重他人,是一种传统美德,是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新疆因冬季较长,所以维吾尔族对皮帽特别重视,皮帽制作工艺已延续上千年,皮帽多用于羊羔皮制作,外形美观,做工考究,深受维吾尔族群众的喜爱,据了解部分皮帽的制作工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吾尔族人民制作手工皮帽
在新疆的各民族手工艺当中制花毡可以说是最普遍的,其制毡工艺历史悠久。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罗布泊楼兰遗址中出土文物中有约公元1世纪至3世纪时的毡帽,而在以后新疆出土的毡片、毡靴等更是不计其数。而《魏书·西域》中提到的“锦毡”即花毡。汉藉中把毡称作“旃”、“施”等。唐代诗人李端所作《胡腾儿》一诗中,有“扬眉动目踏花毡”的句子。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技艺为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明交流史,特别是中华文化一脉多支的研究与说明,提供了有力的实证,对维吾尔族的历史研究与说明具有使用价值,对维吾尔族的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民俗学研究也有着实际价值,对现代工艺装饰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就审美价值而言,维吾尔手工技艺不但造就了经久耐用的实用性物件,而且同时也把它作为美的对象来对待,是集物质实用性、精神象征性和艺术欣赏性于一体的产物。同样,维吾尔族花毡和印花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使现实生活环境绚丽多彩,将生活艺术化和美术化。
2006年5月20日,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作花毡和印花布都是维吾尔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方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导致花毡逐渐消失。新疆城乡居民大多已搬进新居,也不再需要墙围布、炕围布,印花布在维吾尔族生活中的用途也正在减少,在市场上已乏人问津。在此情势下,花毡和彩印花布艺人纷纷改行转业,他们的后代大多也不再继承这一古老的技艺。目前在世的老艺人大多已到暮年,古老的手工技艺面临着濒临绝技的局面,急需抢救和保护。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灵魂最深处的反应,更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认同感的一种体现,景区通过挖掘非遗文化进景区,挽救古老的手工技艺濒临灭绝的局面。因为我们深知只有保障民族传统文化存活于世,才能对其进行后续的传承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