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处暑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炎热即将过去。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
处暑即为“出暑”,代表着炎热的盛夏渐行渐远,天气逐渐转凉,惬意的秋天就要来了。秋天是一个气候宜人的季节,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季节,读诗观景,怀古思今,从这些古诗词中看隐藏的秋季最美风光。
处暑节气到来了,意味着炎热的夏日即将结束。这对于北欧女孩琳娜的确是个好消息。更让她兴奋的是有机会看到亚洲最大的荷花自然生长基地,这让她不禁怀念起家乡的莲花。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处暑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一候”是指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二候”是指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三候”是指要开始秋收。
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经过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各地的劳动人民总结了关于处暑的谚语。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民间关于“食”的习俗颇多,你都听说过吗?
处暑时节,蕴有湿邪,且有早秋凉燥之气,既要照顾脾胃,又要收敛肺气以应秋令。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
处暑时节天气逐渐开始转凉,寒冷和高温会不定期“相遇”,对人的身体是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