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文娱视频图片评论

港珠澳大桥 重构粤港澳旅游发展格局

旅游首页 来源:中国旅游报 2017年10月20日 11:06 A-A+

原标题:

  粤港澳大湾区令人瞩目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于2017年7月7日全线贯通,预计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全面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它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新地理标志,更是新时期中国国力和工程技术水平的象征,具有很高的旅游吸引力。目前,大桥两侧的联检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的建造之中。大桥东岛预留了旅游开发空间,有待进一步置入旅游功能。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助力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改变粤港澳三地间旅游流动方式,重构区域旅游发展的格局。

  □ 陈文杰 梁增贤

  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战略构想。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常住人口超过6600万,流动人口规模超过3000万,是全球人口规模最大的湾区之一。更为重要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也是中国之最,粤港澳三地间的旅游往来日益频繁,旅游产业互补性强,旅游合作日益加深。2016年,中国内地居民访港达5665.5万人次,而香港居民访问中国内地高达8106万人次;中国内地居民访澳2045万人次,澳门居民访问中国内地达到2350万人次。以上的绝大部分访客,都是双向经由广东访问港澳或内地。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是中国居民出游海外的客源地和出发地,每年有上千万游客通过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福田机场等三大国际机场以及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地的邮轮码头,出发前往国外旅游。

  港珠澳大桥落成开通后,粤港澳三地旅游部门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旅游合作与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大桥构筑“硬连接”,粤港澳联手促进“软连接”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仅仅是实现三地间旅游业的物理“硬连接”;而影响大桥实际效益发挥的关键,则是包括三地联检、签证处理、通关时间、两地牌照管理、过桥费用等一系列涉及交通、边检、通关、安全、保险、管理等“软连接”。对于三地旅游者而言,最重要的考虑则是通关时间和过桥费用。因此,未来多部门制定合理过桥价格,联合检查过关程序优化、加速显得十分重要。

  港珠澳大桥对区域旅游影响主要集中在珠海、中山和江门西岸主要城市。大桥联检通关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游客选择出行路线的重要因素:当通关时长为10分钟时,走港珠澳大桥会更节省时间,走陆路出行有绝对优势;当通关时长为30分钟时,陆路较现有水路已难显优势;当通关时长为增加至60分钟时,除了珠海市及江门市的部分城区外,其他城区则大幅增加了所需时间。由此可见,大桥开通后,做好通关便利化,节约时间,方能发挥大桥的效用。

  事实上,粤港澳三地间的旅游合作,过去多年业已形成一些合作机制和便利政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较多的瓶颈。例如,广东省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大免签力度,促进入境旅游。然而,由于这项免签政策客观上存在申请提前期较长,申请后又容易受临时管制而暂停等问题的困扰,加之旅行社围绕这项政策没有做足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也使得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如预期。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使得该政策的实施有新机遇,旅游产品的设计也有了新选择。重要的是,三地要立足做大海外游客的“蛋糕”,可通过“软连接”争取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到香港,并转道到包括澳门在内的珠江西岸旅游,如通过共同设立问讯、服务专线、专柜,联合开辟联通珠西、港澳的旅游专线等方式,更好地服务来港澳和珠三角的外国游客,以扩大海外的市场份额。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珠西旅游迎来进一步发展,珠海在大湾区旅游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会提升。珠江西岸城市群乃至整个粤西城市都将迎来新的旅游发展机遇。目前,大湾区广东部分的旅游组织中心是广州和深圳,而珠海限于交通劣势,其旅游组织功能一直得不到发挥。大桥的开通,将促进五股旅游流显著增强:即香港本地居民到珠江西岸乃至粤西的旅游流,外国人经由香港入境通过大桥到达珠江西岸城市的旅游流,珠江西岸城市居民经由大桥访港的旅游流,珠江西岸城市乃至粤西居民经香港机场出发的旅游流以及澳门居民经大桥访港和经由香港机场出发的旅游流。其中,前面四股旅游流的增幅最大,且大多将经过珠海。由此可见,随着珠海在大湾区的旅游组织中心地位提升,将分担一部分广州和深圳的旅游组织和集散功能。

  因此,粤港澳三地旅行社联动模式也会随之调整:珠海旅行社的地接业务(主要是香港游客和经由香港进入大陆的外国游客)和组团业务(珠江西岸城市的香港游以及经由香港的出国游市场)将会增加;由于两地牌照的限制和港珠澳大桥较高的通行成本(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近期跟团出游或通过珠海集散的团队游客流将大幅度增加;远期随着通关效率提高和通行成本降低,加之车辆限制的逐步放宽,自助游将进一步增长;从香港机场出发的出境旅游产品,将成为珠海、江门、中山等地旅行社的增长业务。

  有鉴于此,珠海市应强化旅游集散功能和组织功能建设,努力培育有带动作用的“龙头”旅行社。对不同交通间的接驳交通系统要考虑更加周全,做到快速通达主要相关城市和主要旅游目的地、服务更加便利化、做到游客聚得起、散得开。此外,珠海作为目的地和集散地,怎么让游客留得下、玩得好也显得更加紧迫。

  旅游开发需完善配套,区域内机场应合作共

  港珠澳作为全球闻名的世纪工程,其地标性景观和工程建设成就,将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和卖点。根据课题组对各个城市本地居民的调研,75%的广东受访者考虑做一次经大桥去港澳的旅游,而超过80%的港澳受访者考虑经由大桥访问广东或香港。如果将港珠澳大桥开发为旅游景点,79.2%的广东人愿意支付低于80元人民币门票,87.3%的香港人愿意支付80港币(约67元人民币),而81%的澳门人愿意支付80澳门币(约65元人民币)。估计未来十年参观港珠澳大桥的游客总量可能达2000万人次左右。

  港珠澳大桥的旅游吸引力,并不局限于其展现的建设规模和技术难度,还要从全球价值、国家实力和地理意义三个层面去思考,统筹开发,综合营销。从全球价值看,港珠澳大桥有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连接丹麦和瑞典两国的厄勒海峡大桥,港珠澳大桥贯通全球经济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区域,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在国内,其意义堪比当年的南京长江大桥,超过了目前的长江跨江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从国家实力看,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度之大、规模之巨、工程之复杂,在全球来看也只有中国具备这样的综合开发和建设能力,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国力,是中国整体实力的象征。从地理意义看,港珠澳大桥完全可以作为大湾区的地理标志,是大湾区的象征。港珠澳大桥的旅游开发,必须根据以上视角来组合产品,把这样的信息转达给游客。

  目前港珠澳大桥的旅游功能考虑似嫌不够,大桥如仅作为单一的观光景点,不仅吸引力不足,也会影响游览体验。可以充分利用目前的桥体、工程岛(牛头岛)以及周边海域,尽早策划建设综合性景区;为便利乘船到旅游观景平台的游客,可以研究建设游船码头,统筹考虑推出陆路和海上结合的体验产品。广东省或珠海市旅游部门也应重视开发大桥人工岛旅游项目,以及包括陆路和水上观赏、游览大桥的产品。建议在大桥开通之前考虑周全,提前布局,做好组合产品所需的各种配套,并争取在大桥开通前将该产品推向市场,进行全球推广。

  香港、澳门和广东已有旅游部门、协会和个人提出建议,在港珠澳大桥开通前举办有区域或全球影响力的赛事活动,例如举办“握手粤港澳”三地半程马拉松赛、“贯穿粤港澳”三地自行车赛等活动等,三地旅游部门联合进行全球推广,既发挥大桥的旅游作用,同时也增进三地间文化交流,更好地树立世纪工程形象,扩大大桥在区域或全球的影响力,“引爆”港珠澳大桥效应。

  大湾区目前有6个机场,分别是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澳门国际机场、珠海金湾机场和惠州平潭机场。未来还将新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和扩建惠州平潭机场,这样围绕大湾区将会有7个机场。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以及未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跨江通道建成,大湾区将形成网络状环线,区域旅游格局将重构,各城市的定位也将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区域亟须明确各城市和机场的角色、功能、定位,以便区域内更好地协调发展,合作配合。

  目前,区域内6个机场的竞争多于合作。其中,香港国际机场中远程国际航线较多,航班频密度高,服务质量好,2016年旅客吞吐量超过7000万人次,位列全国第二,目前正计划扩建第三跑道;广州白云机场增长迅速,航线快速扩大,2016年旅客吞吐量高达5973.2万人次,位列全国第四,目前正在扩建第四、五跑道和第三航站楼;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内航线频密,位列全国第八,目前已在增建T4航站楼,并计划建设第三跑道;珠海金湾机场和澳门国际机场,2016年也分别实现了旅客吞吐量613万人次和660万人次。整个大湾区5大机场2016年实现了旅客吞吐量1.84亿人次,航空市场在不断做大的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大桥的开通,无疑会打破目前几个机场间的竞争与合作格局,短期内香港机场会更加受益,澳门的航空市场有可能进一步被香港挤压,白云机场也可能从粤西被分流一部分客流。从大湾区未来整体发展考虑,未来7个机场各有优势,建立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实现联动及优势互补。比如7个机场和基地航空公司重新定位,适当调整现有产品、航线和时段,更有效地利用空域,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避免恶性竞争;同时要推动彼此间开展互补合作,实现业务联动,形成区域进出互补、客货互补的局面,让客人进出更方便、更加受惠,争取做大区域客源“蛋糕”,最大程度发挥合作效益。

  竞合格局调整,大湾区旅游业亟须升级

  港珠澳大桥开通导致区域旅游格局重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亟须一次系统的转型升级。珠海旅游组织和集散中心地位的提升,势必会影响广州和深圳的组织和集散功能;珠江东西两岸的旅游企业和产品,也将直接参与港澳市场竞争;大规模的港澳客流的增长,更会刺激珠江西岸乃至整个粤西地区旅游产品做出调整。

  对于珠江西岸的旅游产品而言,大桥开通后,香港与珠江西岸旅游流的常态性频繁往来增加。首先,珠江西岸亟须增加和提升旅游吸引物,需要加大景区的建设力度和进度。其次,粤港澳三地间当日即可往返,过夜游客短期波动会引致部分市场的增减,旅游产品结构有必要加快调整。珠江西岸休闲度假、美食文化、乡村旅游等港澳市场需求增长,实际上也将倒逼其产品和服务升级。广东酒店业是个成熟市场,应该逐步转型升级,调整市场重心,除继续发展商务会奖之外,还应重点发展与港澳产品具有显著差异的休闲度假、温泉养生、美食文化等产品。酒店的营销推广也应该适应港澳市场的习惯,加强与港澳相关企业和协会的合作,大力推动网络营销,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

  对于珠江西岸的大多城市而言,其在港澳游客的心目中并没有留下独特个性印象,也没有给海外游客树立鲜明的目的地形象。交通便捷对城市重塑个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这些城市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会。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要下力气重塑形象,各城市要挖掘本土的风土文化,有独特的创意,突出城市个性,让游客玩得舒适、玩得开心,住得下来,并留下难忘的记忆。像珠海的长隆海洋世界、海泉湾度假区都是很好的休闲产品,但下一步要注重挖掘其特有的海滨城市休闲文化;中山人文资源丰富,温泉、美食也有特色,但近些年没有明显的升级,城市个性也不够鲜明,宜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江门距离相对远一些,开平雕楼、赤坎古镇、温泉、美食都有特色,但市场现有产品组合不够紧凑,其他人文资源挖掘不够,给游客的体验感也有待提升。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亟须珠江西岸城市群政府和旅游企业间加强合作,协同发展。大湾区各级政府应重视珠江西部合作大局,广东省要牵好头,推动珠海、中山、江门、阳江等市统一认识,做好协调工作,尤其要帮助西岸各市树立起独特的城市个性和鲜明的目的地形象;强化整个珠西区域的一体化产品组合、联合市场推广和营销活动,大家统一行动、形成合力,在大桥开通之前就有行动,先声夺人,在开通之后有显著效果,而且持续不断开展下去。

  要利用大桥开通的契机让合作多年的粤港澳旅游合作模式转型升级,尤其要在联合组合产品下功夫,争取在“一程多站”的联合推广、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促进72小时过境免签证和144小时便利签证政策推广和落地等方面有突破。三地政府应针对特定群体(如大型会议展览和商务活动)摸索经验,共同研究合作开发电子推广、电子签证和通关便利的商务网络,对同时到三地的商务会展和奖励旅游活动的客人,探索提供签证资料一次录入、多方共享、三地予以通关便利,总结提升后推广到更多领域,增加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商务会展客源消费层次高,对产品和服务要求也很高,建议三地联合努力发展商务会展市场,开发并推出区域性商务会展产品,例如港澳举办会展,广东商务考察、拓展训练或考察工厂等。

  “软连接”需要政策支持

  政策突破是下一步大湾区旅游发展的重要推手。除了在物理建设的“硬连接”上下功夫,“软连接”需要一系列政策支持。

  首先,适度扩大珠江西岸城市“一签多行”的适用范围。根据《内地与香港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的安排》,广东省的四个城市(东莞、中山、江门和佛山)的个人游自2003年起开始推行,后来逐渐扩大适用范围。港珠澳大桥开通后,珠江西岸与香港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目前“一签多行”适用范围较小,制约了珠江西岸市场的发展。未来可考虑适度扩大适用范围,将“一签多行”政策扩展至更多珠江西岸城市,以进一步促进珠西地区居民访港游客人数显著增加。

  其次,尽可能增加三地专营旅游巴士配额,增加往来珠江西岸直通香港机场巴士,开通更多旅游专线。大桥开通后,单纯依靠两地牌照的车辆实现港珠澳大桥的旅游运输,其输送游客数量能力有限,因而必须逐步增加三地专营旅游巴士配额,开通更多旅游专线。为了给珠江西岸带来较大规模的客源,短期内以专营旅游大巴车、旅游专线为主;从长期看,自驾车旅游需求将逐渐增长,可考虑有控制地逐步放宽香港自驾车到珠江西岸城市出游。港珠澳大桥建成后,有必要增加直通香港机场巴士数量。

  直通巴士及城市交通枢纽的配套,对连同效益和便捷化至关重要。建议珠海、江门、中山、阳江等城市及早行动,做好交通网络配套的相关规划、建设;往返香港机场、市区的直通巴士的频密度将影响客人的选择,故起步应适度超前;在旅游旺季还可考虑增设季节性旅游专线。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各地还应该充分优化并用好粤港已有和即将建成的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大湾区环线游可以整合多种交通,既不走回头路,又能给游客不同体验,总体对广东、对游客都有利。因此,广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前策划,做好产品和服务并实施一定的优惠,以提升广东在区域内的竞争力。

  总之,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促进做大整个大湾区旅游“大蛋糕”,同时形成区域内有合作有竞争的态势,刺激各地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和旅游企业的战略调整,重构区域的旅游格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利大于弊,而未来深中通道和虎门二桥的开通将进一步实现大湾区旅游的网络化格局,各个城市都有机会成为地区内的组织中心和集散中心。大湾区各城市间建立新型的协同发展关系很重要,大家要从大湾区整体利益出发,确定各自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增进合作,避免恶性竞争。与此同时,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仅仅是实现了“硬连接”,而上述的“软连接”,才是影响大桥实际效益发挥的关键。三地政府、协会组织和企业应致力于破解瓶颈,促进发展,推动大湾区旅游的整体可持续健康发展。

  • 国内
  • 出境
  • 视频
  • 美食
  • 图片
  • 远方的家





860010-1128040600
1 1 1